在工作时间发生受伤事故时,当事人需了解自身可获得的赔偿内容。针对交通事故工伤赔偿,所需提交的材料是关键。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规,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若因工伤问题产生争议,需先申请工伤认定,而这一认定的前提是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认定工伤后,还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之后职工方可提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申请工伤认定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含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有观点指出,某些工伤认定标准因过分强调死亡时间、缩小认定范围及缺乏人道主义导向而饱受争议。例如,“工伤认定48小时”条款在司法实践中引发诸多问题。致诚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的王胜利律师表示,该条款可能导致用人单位利用医学技术拖延死亡时间,或患者家属在接近48小时时放弃抢救。这种人为悲剧的根源在于工伤与非工伤赔偿金额的巨大差异。
对于因工死亡职工,根据2010年《工伤保险条例》,其待遇包括供养亲属抚恤金、抢救相关医疗费用、丧葬补助金及上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倍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而非工伤死亡的相关待遇则包括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抢救医疗费用(由死者医疗保险承担)、丧葬费(2个月企业职工月均工资)及一次性救济金(供养三人以上为12个月死者工资)。
关于工伤认定的相关期限,具体如下:
一、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的期限为自劳动能力鉴定作出之日起1年后;
二、工伤认定结束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保存工伤认定资料50年;
三、视为工伤的情形之一是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
四、工伤争议仲裁申请期限为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
五、工伤争议仲裁裁决期限为受理仲裁申请后45日内,案情复杂者可延长至60日;
六、劳动者不服工伤争议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期限为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
以上为交通事故工伤赔偿所需材料及相关法律知识的详细介绍。所有提交的资料需用A4纸打印,部分材料需提供原件。如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