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同签订过程中,通常会约定合同履约保证金条款。这一举措旨在保障承包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防止合同履行方出现违约行为。合同履约保证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违约方行为给对方造成的经济损失。那么,合同履约担保比例究竟如何计算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
履约担保,即担保公司向受保人承诺,在受保人履行完合同义务后,担保公司将确保购销合同中关于货款支付、货物供应等结算条款或违约金支付条款得以执行。这一机制有助于降低供需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切实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履约担保的种类繁多,涵盖工程合同履约担保、工程招投标履约担保、技术转让合同履约担保、贸易合同履约担保、房地产交易担保、机动车交易担保、房屋产权过户交易安全担保、企业产权过户交易安全担保、合约对冲押金/预付款/质量保证金担保、中介费/佣金担保、产品质量担保、出国留学经济担保、个人分期付款消费担保以及诉讼保全担保等多个领域。其中,工程合同履约担保和工程招投标履约担保是开展最为广泛的业务类型。
关于履约保证金比例,通常设定为合约总额的5%至25%。在国内,一般要求交纳10%的履约保证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在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依据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且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若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中标人必须依约提交。履约保证金作为买卖双方确保履约的一种财力担保,在期货市场交易中也同样适用。交易者在进行交易时,必须存入一定数额的履约保证金,该数额由提供合约交易的交易所制定,通常为合约总值的5%至15%。此外,经纪商或委托经纪商还可能自行设定额外保证金,但其数额不得低于交易所规定的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若需签订工程合同等合同,建议与对方充分协商合同履约担保条款,以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