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交易在商业活动中较为常见,随之而来的债务处理等问题也备受关注。其中,购买股权的账务处理是一个关键环节,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当购入上市公司的股权并打算长期持有时,依据《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应将其计入“其他权益投资”。在此过程中,为购买股权所缴纳的印花税、过户费等费用,都应计入投资成本。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资产确认和计量》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有明确规定。该准则第十六条指出,企业应根据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二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三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第十八条进一步规定,金融资产若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应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一,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其二,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第三十三条则明确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计量原则。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确认金额。此外,若存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所定义的重大融资成分,或根据该准则规定不考虑不超过一年的合同中的融资成分,应按照该准则定义的交易价格进行初始计量。
这里的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的增量费用。增量费用是指企业若未发生购买、发行或处置相关金融工具的情形就不会产生的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证券交易所、政府有关部门等的手续费、佣金、相关税费及其他必要支出,但不包括债券溢价、折价、融资费用、内部管理成本和持有成本等与交易不直接相关的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定义进行了说明。该准则第二条指出,本准则所称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以及对其合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
股权收购通常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购买目标公司股东的股份,或者收购目标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二是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行收购方的股份,换取其持有的目标公司股份(又称吸收合并)。前一种方式会使资金流入目标公司的股东账户,而后一种方式则不产生现金流,还可合理避税。
当收购方购买目标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从而获得经营控制权时,称为接受该企业;若未取得经营控制权,则称为投资。收购完成后,若控股超过50%以上该公司股权,收购目的通常是为了获得控制权;而投资的目的则可能是看准了此项投资未来有较高的回报率,也可能是为了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或为进入某个产业领域作准备,还有可能是为了获得目标公司的无形资产(如商誉、人才、销售网络)。
在进行股权收购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做好尽职调查工作,全面了解目标公司的实际情况;二是对拟收购行业要有所了解,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三是留心被收购企业未履行完毕的合同,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四是签署缜密的股权收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五是办理严格的资产、产权移交手续,确保收购过程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若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想要了解,欢迎咨询律师365的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