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公司会向员工授予干股,作为激励员工的一种手段。尽管干股这一概念广为人知,但持有干股与持有实股存在本质区别。干股股东仅享有分红权,通常通过签订干股协议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那么,干股协议是否受法律保护呢?以下将为您详细解析。
“干股”并非法律上的正式术语,《公司法》中并未使用这一词汇。在日常语境中,干股通常指的是未实际出资或以非现金形式优惠获得的股权。
干股的常见获取方式包括:
股权赠送:公司设立后,股东将部分或全部股份赠予他人,受赠者即成为干股股东。
股权激励(无偿或低价转让股权):为留住关键人才,企业大股东可能将部分股权无偿奖励或以优惠价格转让给受激励对象,这些对象多为对企业有重大贡献的技术、管理人才或其他核心成员。通过股权激励,他们不仅能与公司保持劳动关系,还有望获得利润分红,从而增强归属感。
干股若运作得当,可成为合法有效的股权,并受法律保护。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干股无风险,或所有干股均合法。
员工获得干股时,通常需基于有效的赠股协议。若干股股东通过股东变更并在工商局登记备案,将正式成为股东,享有完整股东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干股一般作为公司发起人的酬劳,或用于奖励员工、拉拢重要人物。赠送干股需经董事会同意,因其涉及股东权益调整。
若所赠干股超出公司实收资本,将形成掺水股,导致股价和每股收益下降。若以公司留成收益转作干股,则相当于将负债转为资产,降低每股权益,影响股票市场价值。尽管赠送干股可能对股东不利,但若能促进公司发展或整体利益,股东也可能接受。不过,这种做法可能存在投机成分,因此部分国家和地区禁止此类行为。合伙企业允许以劳务代替出资接受干股,但公司制企业不允许,只能通过货币出资获得股份,以避免掺水股。
干股本质上是虚拟股权,持有者并非真正拥有股票,仅享有分红权。实股则是真实股票,持有者不仅享有分红权,还拥有公司控制决策权。因此,实股股东的权利远大于干股股东。
公司配送干股主要作为激励措施,既不丧失控制权,又能有效激励人才,深受企业高层青睐。干股与实股存在显著差异。
以上就是关于“干股协议受法律保护吗”等法律知识的详细介绍。一般来说,干股若合法有效,则受法律保护,但干股协议也可能存在无效风险。如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专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