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商标侵权,企业或个人可采取以下措施:
及时注册商标:当事人应尽早对其持有的商标进行注册,以获取在特定范围内的专用权,从而有效防止他人未经许可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标。
办理商标续展:已注册的商标在有效期满后,若需继续使用,商标注册人应在期满前十二个月内按照规定办理续展手续。若在此期间未能办理,还可享受六个月的宽展期。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十年,自上一届有效期满次日起计算。期满未办理续展手续的,注册商标将被注销。
其他预防措施:除了上述两点,当事人还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并制止潜在的侵权行为,同时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商标使用的合规性。
商标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使用侵权: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
销售侵权: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属于流通领域的商标侵权行为。
商标标识侵权: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
反向假冒:未经商标注册人的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
其他损害行为: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
在侵犯商标权的取证过程中,当事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证据合法: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必须合法。证据不合法主要包括收集或提供主体不合法、取证程序不合法(如以暴力、威胁、欺骗、引诱、收买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以及内容不合法等情形。
注重证据关联性和一致性:各个证据之间应有某种客观的联系,能够相互印证。当事人应收集与证明对象相一致的证据,避免证据证明对象过于分散或相互矛盾,以免削弱证据的证明力。在收集证据后,应仔细研究它们的内在关系,剔除无关紧要的证据,确保证据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