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同居现象已屡见不鲜。《婚姻法》虽对同居有所规定,但大学生同居这一行为该如何解读,仍值得深入探讨。以下,便由律师365的小编为您详细剖析。
同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既指同在一处居住,也指夫妻共同生活。然而,有专家提出了更为宽泛的定义:一是为追求一时快乐而共同生活;二是作为试婚阶段;三是未履行法律手续的事实婚姻。笔者倾向于这种解释。为规避离婚可能带来的纠纷,国家倡导“试离婚”制度。在此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同居可视为结婚前的“试婚”。若双方情投意合,便可能携手步入婚姻殿堂,从而避免“离婚”的困扰。这一现象也反映出部分人对婚姻的盲目态度。
大学生在智能、本能及性机能方面已趋于成熟,常将性意识与爱情紧密相连,性冲动较为强烈。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同居的大学生都发生过性行为,婚前性行为者亦不在少数。此外,边缘性行为的发生率也相当高,几乎与谈恋爱者持平。大学生性冲动强烈,本是人之常情,符合性生理及心理发展规律。但关键在于如何恰当处理这种冲动,否则可能导致性偏差,甚至引发性放纵、性犯罪等问题。因此,大学生应学会理智和道德自律,保持清醒头脑,学会转移和调节心理及注意力,充分考虑超过一定限度可能带来的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同居并不受法律保护,属于“非法同居”。从教育体制角度看,高校普遍缺乏系统的性教育课程。对于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及同居,不能简单地以“对”或“错”来评判。目前,同居行为与高校校规相悖,几乎所有高校都会对非法同居或发生性行为的学生进行处分,甚至勒令退学。
对待高校学生的非法同居现象,应予以高度重视。从目前情况看,其弊大于利,是一个涉及伦理、道德、法律等多方面的复杂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绝大多数大学生并不赞同婚前同居,尽管他们对这一现象的态度比以往更为宽容。不少学生认为,婚前同居或多或少会影响学业。而且,在没有经济基础和稳定前途的情况下,同居并不能有效引导爱情走向婚姻,反而可能给双方带来更大的伤害。近年来,因大学生同居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轻则影响身体健康、败坏风气,重则可能触犯法律、危及社会。因此,大学生同居现象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