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二手房买卖交易涉及诸多重要事项,其中也潜藏着不少易引发纠纷的风险点。以下为您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首先,要关注交易房屋评估价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评估价若偏离实际,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损害买卖双方的利益。一些评估价存在水分,背后可能是中介试图低价收购、高价转卖,导致评估价与市场价值脱节。购房者可通过一个简单方法进行初步判断:二手房价格通常为周边新建商品房市价的2/3左右。若以过高价格购入,未来可能面临贬值风险;而以平价或更低价格购入,则可能获得实惠。为确保评估价的可靠性,交易双方应委托具备市房地局颁发的房地产评估资质证书的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并在必要时要求出具评估报告,以此作为实际售价的依据。
其次,需确认交易主体是否具备从事二手房交易的资格。卖方应持有房产证,且产权清晰无争议。尚未取得产权证的现房不得进行买卖。若出售的是期房,则必须由开发商提供担保。买方在交易前应要求卖方提供房屋权属证明文件、身份证明及相关证件,并前往房地产交易中心查验房屋权属登记情况。只有在对交易主体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并确认无误后,交易方可继续进行。
再者,签订买卖合同时需格外谨慎。不少交易者因对合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缺乏相关知识,导致合同中双方权利义务约定不明确,进而引发争议,甚至发生合同诈骗。二手房交易过程复杂且专业性强,交易双方在交易前后若感到难以把握,可寻求房地产专业人士或律师的指导,也可委托信誉良好、资质齐全的房产中介机构进行交易,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购房者还需关注二手房的质量问题。在购房时应仔细检查房屋是否存在漏水、墙面开裂、下水道堵塞、水压电压不足等缺陷。同时,相邻关系也不容忽视,应了解邻里之间是否存在公用面积纠纷等问题。原居住人的社会关系若过于复杂,也可能给购房者带来潜在风险。
最后,还需留意一些其他限定因素。例如,若房屋有承租人,买方应了解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若购房后计划用于营业或办公,需注意房产权证上的房屋用途限定。若房产证上除买方外还有其他财产共有人,应确认买卖行为是否已征得共有人同意。此外,还需注意二手房是否存在未缴清的公用事业费、物业管理费等其他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