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速能源发展方式转型,依托科技潜力突破能源资源限制,国家能源局于2011年正式颁布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构建了涵盖“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示范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并据此体系扎实推进工作,有效提升了我国能源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
一方面,紧密结合当前能源形势与发展需求,国家能源局积极推动能源关键技术研发。组织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及清华大学,在汲取3.11福岛核电事故教训的基础上,启动了11项科研项目,旨在提升我国在运及在建核电站的安全性能与极端灾害应对能力。同时,还开展了包括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及应用示范在内的13项应用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以破解我国能源发展的瓶颈问题。
另一方面,国家能源局致力于打造自主创新研发平台,建设了一批国家能源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经过评审,第三批21家国家能源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得以认定,总数增至60家,形成了覆盖主要能源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网络。先期成立的国家能源研发中心在实验快堆临界与并网发电、风电并网技术与标准化、煤炭清洁转化及发电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技术突破。
此外,国家能源局还加快构建能源行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发布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标准。2011年,新组建了9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372项能源行业标准,自国家能源局成立以来累计发布标准已达1142项。在核电、风电、智能电网等关键领域,国家能源局推动了先进标准体系的建设及重要标准的制定,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我国成功当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席国和秘书国,显著提升了我国在能源标准化领域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