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合同由参与合同法律关系、享有权益或承担义务的主体进行签署。合同主体通常包括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违约方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那么,合同主体多次变更是否合法呢?以下将由律师365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合同主体多次变更的合法性及相关知识,以期为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合同主体变更,是指在合同内容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合同一方当事人依法将其合同权利和义务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方的法律行为。合同转让主要分为债权转让、债务转让和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三种类型。
(1)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
合同当事人将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一并转让给第三方的行为。这种转让意味着合同当事人的彻底变更,原合同当事人退出合同关系,新的第三方加入合同关系。合同权利义务的概括转让,除需满足合同转让的一般条件和要求外,还必须获得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否则转让行为无效。
合同主体变更后,新的合同当事人取代了旧的合同当事人,但合同的客体,即合同的标的并未发生变化,实际上属于合同的转让。
合同的转让包括:
债权转让:原债权人将债权转让给新债权人,新债权人取代原债权人的地位。
债务承担:新债务人取代原债务人承担债务。
在这两种情况下,债权人和债务人均发生变化,但债的性质和内容保持不变。
(一)合同的变更原则上仅对未来发生效力,未变更的权利义务继续有效,已履行的债务仍然有效;
(二)合同的变更以原合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变更部分不得超出原合同关系的范围;
(三)合同的变更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损失的权利;
(四)当事人对合同变更内容约定不明确的,视为未变更。
根据法律规定,在当事人明确合同变更的情况下,合同主体的变更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即为合法。以上便是律师365小编为您带来的关于合同主体多次变更合法性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可咨询律师365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