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某某职业技术学院本学期将“劳动实践课”设为大一新生必修课,学生需在一年内完成不少于35小时的劳动实践,方可获得必修学分顺利毕业。若超时劳动,还有额外学分奖励。
现场直击:超时劳动可获额外学分
昨日下午4时15分,某某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大一新生在实训室集合签到,分组进行卫生打扫。此次劳动课内容丰富,包括清理课桌内垃圾、扫地、拖地、擦洗窗户及实训仪器等。
自今年11月5日起,电子系大一新生每周一下午都会来到实训室参加劳动实践课。据电子系辅导员张某某介绍,学生需累计劳动满35小时,才能获得必修学分。该课程已被纳入“素质拓展教学计划(必修)”。完成35小时后,若超时劳动10小时以上,还可额外获得学分,但最高不超过20小时。劳动实践内容涵盖教学系部教室、实训室的清洁,以及学校、系部、班级大型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
网站公示“劳动成绩”
在劳动课现场,记者看到学生签到表上详细记录了每位学生的劳动时间、地点等信息。签到表还附有“劳动实践课集体考核表”,对地面、墙面、门窗等清洁程度均有具体要求。课程结束后,会有专门老师逐条对照进行打分。
“学生们都很认真,几乎检查不出什么问题。但为了让他们保持谦逊,我们有时会稍微控制一下分数。”负责管理电子系实训室的唐老师表示,学生们的劳动课成绩将定期汇总,并在学校内部网站公布。
校方声音:旨在培养劳动观念
“台湾地区的高校,后勤工作大多由学生承担。但如今,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吃苦耐劳精神已大不如前。”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资助管理科的崔颜心介绍,为培养学生的正确劳动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校方决定借鉴台湾地区高校的做法,从本学期起为大一新生开设劳动实践必修课。
辅导员张某某表示,劳动必修课在高职院校并非首次出现。以前的教育理念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近年来“劳”的方面有所淡化。通过近两个月的观察,他发现学生的习惯已发生明显变化。例如,学生们现在会主动检查课桌,带走垃圾,宿舍也变得更加整洁。
张某某还提到,刚开始开设劳动课时,有学生偷懒。但经过一两次的提醒后,这些学生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了。
学生心声:劳动中感受父母艰辛
劳动实践课推行之初,有学生在《劳动课感想》中抱怨:“又不是来扫地的”“扫地应该是清洁阿姨的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
“其实,劳动对自己好处挺多的。”某某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大一新生欧阳某某表示,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自己无法想象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年轻时那样辛苦劳作。在学校参加简单劳动,能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长辈们的艰辛。
欧阳某某还注意到一些细微的变化。例如,打扫卫生时,总有同学会抱怨“这么脏,以后不丢垃圾了”,并开始尊重清洁阿姨的劳动成果。
“以前在高中也上过劳动课,所以并不觉得累。”某某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系大一学生罗某某指出,五六个同学一起打扫教室,不仅不辛苦,反而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