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定义、使命及核心原则
来源:律师365 时间:2025-08-28 10:18:17 阅读:3393
诊断报告 丨报告编号:NO.20250*****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的问题... ,【解决方案】******【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摘要:一、刑法的概念刑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是专门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集合。具体而言,它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依据本阶级意志,明确界定哪些行为构成犯罪,并规定对犯罪者施以何种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刑法可从不同维度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完备刑法与空白刑法。二、刑法的任务刑法的核心任务在于通过刑罚手段,与一切犯罪行为作斗...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是专门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集合。具体而言,它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为维护自身统治,依据本阶级意志,明确界定哪些行为构成犯罪,并规定对犯罪者施以何种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可从不同维度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
- 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 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
- 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
- 完备刑法与空白刑法。
二、刑法的任务
刑法的核心任务在于通过刑罚手段,与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实现以下目标:
- 捍卫国家安全,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及社会主义制度;
- 保护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以及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 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
- 维护社会秩序与经济秩序,确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三、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法的精髓与核心,体现了刑法的内在精神。
罪刑法定原则:依据《刑法》第3条,法律明确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应依法定罪处刑;法律未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依据《刑法》第4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禁止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此原则是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刑法中的具体体现。
罪刑相适应原则:依据《刑法》第5条,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及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四、刑法的适用范围
刑法的适用范围,即刑法的效力范围,涵盖刑法在何地、对何人、在何时具有效力。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 刑法的地域适用范围
依据《刑法》第6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另有特别规定外,均适用本法。此领域包括领陆、领水及领空。具体涵盖以下三种情况:
(此处原文本未列出具体三种情况,故保留原结构)
(二) 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对中国公民的效力:
- 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适用本法;
- 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外犯罪的,原则上适用本法,但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除非是中国国家工作人员或军人在中国领域外犯罪)。
刑法对外国人的效力:
- 外国人(含具有外国国籍和无国籍者)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除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者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外,均适用本法;
- 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公民犯罪,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按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三) 刑法的时间适用范围
刑法的时间适用范围涉及新刑法颁布实施前行为的法律适用。原则上,适用行为当时的旧法,即新刑法无溯及力(从旧原则);但若新刑法处罚更轻,则适用新刑法,即具有溯及力(从轻原则)。
对于刑法实行前发生、实行后尚未审理或正在审理的案件,按以下原则处理:
- 若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新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法律;
- 若当时法律认为是犯罪,而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且该行为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适用新刑法;
- 若当时法律与新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且依新刑法规定应追诉的,原则上按当时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若新刑法处罚更轻,则适用新刑法。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特邀律师:
焦律师官方
已帮助6346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查看完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