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于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并不了解。下面,由律师365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及相关内容。
一、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犯罪预备的成立条件
主观方面: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为了顺利实施犯罪活动,实现犯罪意图。这体现了预备犯的主观恶性,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
客观方面:行为人已经为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这些准备活动主要包括:
准备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于杀伤、威胁被害人的各类凶器物品;用于伪造货币、票证、文印的各类器具材料;用于掩护犯罪活动、排除障碍物、销毁罪证的各类工具物品等。准备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包括制造、修理、改装、购买、借用、骗取、窃取等。
创造犯罪条件:指准备工具以外的其他创造条件的行为,如事先察看犯罪现场、选择犯罪时机、探听被害人行踪、演习犯罪手段和技巧、拟定犯罪实施计划、寻找犯罪同伙等。
这些准备活动在着手实施犯罪之前进行,具有社会危害性,是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客观依据。若行为人仅表露犯罪意图,而未进行犯罪准备活动,则不构成犯罪预备。
三、犯罪预备的表现形式
准备犯罪工具:这是犯罪预备行为最常见的形式。犯罪工具包括:
准备犯罪工具包括制造、寻求及加工犯罪工具,使之适合于犯罪的需要。
其他制造犯罪条件的行为:这类行为包括:
以上是律师365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犯罪预备的刑事责任及相关内容的全部信息。犯罪预备是犯罪过程中尚未发生犯罪的一种状态,其刑事责任相对较轻。如果您有更多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律师365的相关律师,他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