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每个国家都拥有独立的汇率体系,这一汇率通常由国家的经济实力所决定。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为追求暴利,会选择进行逃汇活动。接下来,我们将由律师365小编为大家详细解读逃汇罪是否属于单位犯罪的相关内容。
一、逃汇罪是否属于单位犯罪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逃汇罪的犯罪主体被明确限定为单位,个人并不构成此罪。具体行为包括:
违反国家规定,擅自将外汇存放在境外。依据《外汇管理条例》,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在经常项目外汇收入方面,需按国务院规定及时调回境内并卖给外汇指定银行,不得存放境外或开立外汇账户保留外汇。经常项目收入涵盖出口、转口货物收入、国际招标中标收入、免税商品收入、各类代理业务收入、行政司法机关规费罚没款、无形资产转让收入、境外投资企业利润、境外资产收入、对外索赔收入及退回的保证金等。若违反规定,将应调回的外汇存放境外,即构成逃汇行为。
不按国家规定将外汇卖给指定银行。
违反国家规定,非法汇出或携带外汇出境,如以投资名义将外汇转移至国外。
未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擅自携带或邮寄外币存款凭证、外币有价证券出境。
其他逃汇行为。
需注意,并非所有逃汇套汇行为均构成犯罪,本条仅列举了擅自将外汇存放境外和把境内外汇非法转移到境外两种表现方式。
二、逃汇罪的特征
逃汇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
违反国家外汇管理法律、法规。
非法将外汇存放境外或转移至境外。
情节严重,数额较大。
其犯罪主体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而故意实施,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三、逃汇罪的认定
在认定逃汇罪时,需注意其与走私罪的界限:
侵犯的客体不同。逃汇罪侵犯的是国家的外汇管理制度,与进出口贸易及其关税无关;而走私罪侵犯的是对外贸易管制,旨在防止偷逃关税及限制不该进出口的物资进出口。
侵犯的对象不同。逃汇罪的对象仅限于外汇;走私罪的对象则包括外汇在内的一切禁止或限制进出境的货物与物品。
客观表现形式不同。逃汇罪表现为逃汇行为,如将境外取得的外汇不调回境内或把境内外汇私自转移到国外;走私罪则表现为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
犯罪主体不同。逃汇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仅限于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及这些单位的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走私罪的主体则为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罪名性质不同。逃汇罪为具体罪名;走私罪则为种罪名,包括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假币罪、走私文物罪等多个具体罪名。
以上就是律师365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逃汇罪是否属于单位犯罪的全部内容。逃汇罪是涉及外汇管理的罪名,如您有更多法律问题,欢迎咨询律师365的相关律师,他们将为您提供专业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