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立夫妻财产约定的双方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为未成年人订立婚约。因此,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订立夫妻财产约定,均不会涉及未成年人。当事人在订立此类契约时,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此外,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男性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结婚,这也间接界定了订立夫妻财产约定的年龄下限。
意思表示真实,是指当事人在意志自由,且能够明确知晓自己意思表示法律后果的前提下,其内心意志与外部表达相一致的状态。只有在意思表示真实的情况下订立的夫妻财产约定,才对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若当事人的内心意志与外部表达不一致,则意思表示不真实。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行为,会不正当地干预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严重违背意思自治原则,损害当事人利益。因此,这些行为导致的意思表示在法律上无效,不能产生夫妻财产约定的法律效力。
夫妻作为婚姻财产关系的主体,是财产权利的享有者和财产义务的承担者。订立夫妻财产约定是与当事人身份紧密相关的法律行为,必须由当事人亲自实施,不得代理。任何其他人代替婚姻关系当事人所作的约定均无效。同时,由于此类契约关系到当事人一生或重大的个人财产利益,涉及夫妻双方相互扶养的义务、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的义务以及对长辈的赡养义务,因此只有当事人本人才能订立与其社会、经济地位相适应的契约。例如,中国移动公司安徽分公司的何某与其妻子李某订立的夫妻财产约定,只能由何某与李某亲自签订,其他人无法了解他们的真实意愿。
法律行为要产生法律效力,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只能成为无效或可撤销的法律行为。这里的“法律”不仅涵盖民事法律规范,还包括其他部门法律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自始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