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主要有两种途径:诉讼离婚与协议离婚。当双方在财产分割上无法达成一致时,通常会选择通过法院进行离婚诉讼。那么,离婚案件提交到法院后,多久会开庭审理呢?以下将详细介绍相关法律程序。
从向法院提交起诉状之日起,法院需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只要起诉状中明确列出了原被告双方、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依据及理由,且案件属于该法院管辖范围,法院通常会予以立案。
一旦立案,法院会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有15日的时间来准备并提交答辩状。若被告未在此期限内提交答辩状,这并不会影响案件的审理进程。
在开庭前,法院会提前3日通知双方当事人具体的开庭时间。然而,若对方提出延期审理的申请,或法院认为有必要追加其他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开庭时间可能会相应推迟。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法院有责任保障当事人依法享有的起诉权利。对于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法院必须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若不符合起诉条件,则应在七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若原告对裁定不服,有权提起上诉。
在离婚案件中,当事人需依法向法院交纳案件受理费。根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离婚案件的案件受理费标准为每件50元至300元。若案件涉及财产分割,且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则无需另行交纳费用;若超过20万元,则超出部分需按一定比例交纳。
通常情况下,起诉离婚并不会导致财产被冻结。除非当事人在诉讼前已申请财产保全,或在离婚案件中,一方存在恶意转移、隐藏、挥霍或处分夫妻共同财产或个人财产的行为,从而可能危及子女抚养、财产分割及共同债务清偿等问题,此时可申请冻结相关财产。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的规定,若夫妻一方在离婚过程中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或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法院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对该方少分或不分。离婚后,若另一方发现上述行为,仍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综上所述,符合起诉条件的离婚案件,法院应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立案后,被告需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5日内提交答辩状。以上便是关于离婚案件开庭时间及相关法律程序的详细介绍。若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专业法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