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突遇地震,车主应如何有效防范与自救?以下由律师365小编为您详细解析。
汶川地震的伤痛尚未完全抚平,日本又遭受了强烈地震的侵袭。面对自然灾害,人类的力量虽显渺小,但通过科学的防范与自救措施,我们仍有可能提高生存几率。
地震发生时,若车辆正处于高楼林立的区域,车主应立即开启双闪警示灯,并避免穿越桥梁、堤坝、隧道等潜在危险地带。特别提醒女性车主,车内常备一双平跟鞋,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逃生。据统计,震后20分钟内获救的生存率高达98%以上,而1小时后则降至63%,2小时后仍无法获救者,因窒息死亡的比例高达58%。这意味着,及时的自救与互救至关重要。
在地震中,两车之间的空隙往往成为驾车者的避难所。下车后,选择在车辆侧面或两车之间抱头蹲下,可有效避免建筑物倒塌时直接冲击人体。有案例显示,地震中停车场内丧生者多为车内被压致死,而躲在两车之间者则往往能幸免于难。
若地震发生时来不及下车,车内人员应立即固定位置,系好安全带,将手臂靠在椅垫上,身体倾向通道,双手护头。待地震停止后,迅速下车寻找安全避难所。
若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且空间狭小、光线昏暗,车内人员需保持冷静,树立生存信心。此时,若车内有应急包,将大大增加生存几率。在有限的空间内,应尽量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物捂住口鼻,避免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造成伤害。
地震后,无论是乘坐轿车、巴士还是火车,车内人员都应第一时间抓住固定物,防止行李掉落伤人。停车时,应远离围栏、墙壁、平房、电线杆、广告牌、烟囱等易倒塌物体。背朝行车方向的人员,应双手护住后脑,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做好防御姿势。救援人员通常会优先前往人口密集区域施救,因此在闹市区遇险获救的几率较高。
地震结束后,路面可能出现裂缝、鼓包等损坏,驾驶时应格外留意路况,避免开快车。若无法找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应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发声物体发出求救信号。避免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以免消耗过多精力和体力。应尽可能控制情绪,闭目休息,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