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环境下作业劳动者的劳动防护
来源:律师365 时间:2025-07-28 15:22:26 阅读:4968
诊断报告 丨报告编号:NO.20250*****
【问题分析】您好,您所提出的是关于*****的问题... ,【解决方案】******【具体操作】******
查看完整报告
摘要:盛夏已至,坚守在高温岗位上的劳动者们迎来了领取高温补贴的时节。近期,不少市民对高温补贴的发放标准及具体时间表示关注。以下将为您详细...
盛夏已至,坚守在高温岗位上的劳动者们迎来了领取高温补贴的时节。近期,不少市民对高温补贴的发放标准及具体时间表示关注。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高温补贴发放时间
防暑降温费是企业为帮助员工抵御酷暑而发放的补贴,覆盖所有在岗且正常提供劳动的职工。若职工未正常出勤,企业可按其实际出勤且正常劳动的天数进行折算发放。
用人单位防暑降温措施
在高温天气下,用人单位需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具体规定如下:
- 当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停止工作;
- 当日最高气温在37℃至40℃之间时,全天户外露天作业时间不得超过5小时,且11时至16时应暂停作业;
- 当日最高气温在35℃至37℃之间时,用人单位应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连续作业时间,并避免安排户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不过,若用人单位通过空调等措施使工作场所温度低于33℃,或因行业特点等原因无法停工,则不适用上述规定。
高温作业劳动者的劳动保护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在安排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或在35℃以上高温天气作业时,应发放高温津贴,并计入工资总额。若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或缩短工作时间,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若用人单位未支付高温津贴,劳动者有权向人力资源部门举报或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此外,市人社局特别强调,用人单位应向在高温天气下工作或户外露天作业的劳动者提供清凉饮料和含盐饮料,但这些饮料不能替代防暑降温费。
气温与防暑指南
生物学家研究表明,人体对高温的反应有不同阶段:
- 30℃左右:人体感觉舒适,无需额外散热或保温措施。
- 33℃:汗腺开始启动,工作2~3小时后,人体通过微微出汗散热。
- 35℃:散热机制立即反应,浅静脉扩张,皮肤微微出汗,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此时,年老体弱者需局部降温,也是启用室内空调的起始温度。
- 36℃:人体进入一级警报状态,通过蒸发汗水散热。此时需补充含盐、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饮料,并采取其他降温措施。
- 38℃:人体进入二级警报状态,汗腺排汗难以维持正常体温,肺部和心脏加速工作以散热。此时需加强降温措施,并关注心脏健康。
- 39℃:人体进入三级警报状态,汗腺趋于衰竭,易出现心脏病猝发危险。
- 40℃:人体进入四级警报状态,高温直逼生命中枢,导致头昏眼花、站立不稳。此时需立即移至阴凉处或借助空调降温。
面对高温天气,请务必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确保身体健康。
声明:该作品是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所整合的内容。不代表任何平台立场,如若内容侵权或错误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特邀律师:
焦律师官方
已帮助6346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查看完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