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合法财产权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犯行为均可能构成犯罪。以下为大家详细介绍侵犯财产罪的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合法所有关系。财产所有权与财产本身存在相互联系与区别,侵犯财产罪主要针对的是财产的合法所有关系。
客观要件:表现为实施了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的行为。这一行为直接导致了公私财产所有权的受损。
主体要件:多数情况下,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但少数情况下为特殊主体。例如,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抢劫罪、惯窃罪等,应当负刑事责任。
主观要件:必须是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仍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必须是一定的财物: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具体的财产,这与侵犯人身权利罪的犯罪对象是一定人的身体相似。且该财物对于犯罪主体而言必须具有主观价值。
必须具有相当的价值:成为侵犯财产罪的对象,不仅要求财物在性质上符合要求,还要求在价值上达到一定的标准。因为侵犯财产罪多为结果犯,要求犯罪客体被侵害的程度具有一定的严重性。
必须专属于特定的主体:某物成为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是因为其所有权或占有权状态被非法改变。因此,该物必须专属于某一特定主体,才能准确判断其状态是否发生非法改变。
此外,从物的安全性角度看,要成为侵犯财产罪的犯罪对象,物的静态或动态安全必须受到破坏,即在不正常的外力作用下,物的占有状态或价值存量发生了改变。这种不正常的外力作用,在刑法学中特指犯罪人实行犯罪的行为。
侵犯财产罪包括13个具体罪名,根据故意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三个类型:
占有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罪。具体包括:
挪用型:以挪用为目的的侵犯财产罪,包括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
毁损型:以毁损财物为故意内容的侵犯财产罪,包括故意毁坏财物罪、破坏生产经营罪。
以上就是关于侵犯财产罪构成要件及类型的详细介绍。侵犯财产罪并非具体罪名,而是一类罪名的概括。如有更多法律问题,欢迎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专业的解答。